台灣正式進入高齡化社會,隨著少子化與高齡化的人口結構,台灣政府也隨之調整長照政策。大家所熟悉的長照2.0或是日照托老等等計畫,無非就是希望台灣在整體銀髮族照護上,建構完整的照護體系。學術的文字這裡不多說,繁瑣的政策也輪不到我多嘴,但是就傑神的產業觀察,台灣在今年開始會進入另一個長照產業的發展新契機。無論你是銀髮樂齡族還是尚未進入中老年的年輕人,無論你是投資角度來看或是實際需求者,都應該要抓緊這個議題,時時關注。
長照這個議題,無法三言兩語可以論述,可能可以寫成好幾篇論文。但是淺顯的看待今年度的轉變,我個人認為有幾個面向可以留意。
1. 樂齡族的產業發展: 長照的目標族群是樂齡族,樂齡族一詞從新加坡開始使用,簡單定義就是65歲以上的人口,而大多數是退休族。但樂齡族並非一開始就要進入所以狹義的長照體系。所以樂齡族的產業發展,從2020開始會有很重要的產業成長期。這部分以後有機會再深入分享。
2. 長照人員的品質提升: 之前長照的範圍比較鎖定在照護行動不便,無法自理的長者。因為那是以生理機能去評估的角度。如果朝向以心理機能評估的角度,長照人員的數量、品質、專業,就會有大幅度的改變。這部分之後一定要深入討論之。
3. 長照結合復能的領域:過去許多長照機構的思維,是當作不可逆的一條道路。所以長者進入機構之後,似乎只有單向的安排布局。但是隨時長照人口的增加,如果結合復能的領域,盡可能地讓樂齡族回復能力,可以逆向工程增加生活能力與提高生活品質,這樣一方面可以讓樂齡族長壽的有價值,也能降地長照資源成本與能量,對於國力的增強有顯著的貢獻。這一塊復能的產業與市場會是未來的主流。
4. 非高齡者長照市場:制式印象中,需要長照者似乎都是中高齡者,事實上絕非如此。因為許多疾病與意外的產生,年輕族群需要長照的需求也日趨成長,如何重視且提升這個領域的細緻度,也會是未來的潛力市場。特別是因為社會福利政策,這塊在健保與保險給付的比例較低,在商言商有自費市場的需求。在實質需求上,如能建構妥善照護體系與復能系統,對於年輕被照顧者與其家屬,都會是很迫切的需求與解方。
以上四項,是我初步針對2020長照產業可以著墨的一些淺見,提供產業同仁與關注此領域的人士參考。觀察不難,提議不難,但是執行不易。因此需要產業的上中下游一起努力,跳脫傳統思維與框架,嘗試突破與提升,相信把長照產業市場的餅做大,質感與品質提升,會讓產業價值更優化,自然產業力也會更活絡。也能讓台灣長照產業的地位更加鞏固與榮耀
留言